本学期,学校英语教研组以“学科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为核心主题,紧扣学科育人的理念和目标,深入探讨如何有效地将实践活动融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围绕这一主题,教研组通过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的双向探索,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与综合素质。
学科实践的理论学习与深入探讨
在理论学习阶段,教研组组织全体教师对学科实践的核心概念及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深入研讨。作为一种融合学科知识、心理过程和实践技能的教学模式,学科实践旨在引导学生重构从“知”到“行”的学科育人价值。这一模式不仅注重学科性,还强调实践性和开放性,提供了在真实情境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路径与方法。
围绕这一理念,教师们在活动中聚焦“真实性”“针对性”“综合性”和“开放性”四个关键维度,对学科实践活动的设计原则与实施策略进行了详细讨论。“真实性”强调构建贴近实际生活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解决具体问题,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意义感。“针对性”则要求活动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需求,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相匹配,从而提升学习效果。在“综合性”方面,教师们探讨了如何整合多学科知识,将语言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内容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开放性”则致力于突破课堂教学的限制,通过引入社会实践或开放式任务,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拓宽视野,发展创新能力。这些讨论让教师们对学科实践活动的设计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为后续教学实践的创新提供了方向。
学科实践理念在课堂中的有效落地
2024年12月17日下午,英语教研组围绕“基于post-task环节的实践活动设计”主题,举办了一场低年级研究课专场活动。本次课堂以“人与自然”主题为核心,通过“Designing a Pet Home”的综合实践活动,探索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将学科实践与育人目标深度融合。
徐家瑶老师的课堂以“人类如何帮助动物”为切入点,逐步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延展主题意义。学生们在听录音、练习歌谣和动手拼贴等环节中,不仅掌握了核心词汇和句型,还通过“宠物之家”设计环节,深入体会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意义。这一Post-task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更通过真实情境的设计,培养了学生对动物保护的责任意识和关爱精神。
课后研讨中,教师们一致认为,徐家瑶老师的课融合了语言训练与学科实践,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言并践行主题意义。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科实践的综合性与开放性,为今后课堂教学提供了宝贵经验。
从理论学习到课堂实践,这一系列活动充分展示了小学英语学科实践的独特价值。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创新,英语教研组以学科育人为核心,将理论转化为课堂实践,助力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提升综合素养与社会责任感。未来,教研组将继续以真实问题为导向,设计更多有意义的学科实践活动,为学生全面发展注入更多活力与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