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科教版)五年级第一学期】
《运河名城——扬州》
执教: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二中心小学 许影琦
一、教材分析:
《运河名城——扬州》是《品德与社会》(科教版)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中第二课《运河两岸城市兴》第三节的内容。本课选取运河的起点北京、终点杭州和运河名城扬州作为范例,意在引导学生探究运河对沿岸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带来的影响。此外本课也隐含着通过初步认识一些典型城市来了解中国历史的意图。
本节教材用一个合开页来讲述扬州,意在进一步说明运河开通对沿岸城市繁盛的促进作用,除了起点北京、终点杭州,扬州是最为典型的一个运河城市。教材通过文字、图片讲述运河开通后扬州发展为交通枢纽,迎来了许多文化名人,还呈现了扬州的古诗、园林、传说故事,帮助学生认识大运河对扬州发展的重大影响。同时通过转载一篇《解放日报》的文章,反映扬州人民具有强烈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并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共同创建“精致扬州”而竭尽努力。希望能由此感染学生,增强他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关于扬州这座运河城市,学生在四年级语文课中学过朱自清的散文《扬州茶馆》一课,曾对扬州美食“赞不绝口”。班里有一个孩子为此还特意去扬州观美景、尝美食。但对扬州与运河有着怎样密切的关系?扬州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又在何处?学生知之甚少。
大多数孩子从不同的途径,知晓中国的各类文化遗产可以通过申遗来得以保护,但这其中的意义、价值并不清楚,对于如何保护更是没有方式方法。极个别孩子甚至认为其与自己关系不大,没有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意愿,更没有借助法律法规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本班学生从三年级开始接触地图,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读图的方法,具备读图的能力,能在地图上指认相关的位置。同时,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收集资料的方法,能围绕主题内容,通过看书、上网、社会调查、访谈等方法搜集相关资料,但对资料的整理还缺少方法,概括、提炼的能力较弱。
三、教学目标:
1.读图分析,认识大运河对扬州发展的重大影响,知道扬州是运河开通后兴起的历史名城。
2.归纳提炼、自主探究,了解扬州的建筑、美食、戏曲等,感受扬州深厚的历史文化。
3.合作学习,了解现代扬州人为保护文化遗产、打造精致扬州所做的努力,感受依法保护文物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增强法治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大运河对扬州发展的重大影响,了解扬州的建筑、美食、戏曲等,感受扬州深厚的历史文化。
教学难点:合作学习,了解现代扬州人为保护文化遗产、打造精致扬州所做的努力,感受依法保护文物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增强法治意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图分析,认识大运河对扬州发展的影响,知道扬州是运河开通后兴起的历史名城。
2.归纳提炼,感受扬州园林建筑“南秀北雄”的特点,产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3. 合作学习,了解现代扬州人为保护文化遗产、打造精致扬州所做的努力,感受依法保护文物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增强法治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大运河对扬州发展的重大影响,感受扬州园林建筑“南秀北雄”的特点,产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难点:合作学习,了解现代扬州人为保护文化遗产、打造精致扬州所做的努力,感受依法保护文物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增强法治意识。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扬州画舫录》等资源
教学过程:
(一)读图分析,认识大运河对扬州发展的影响
1.【课件出示:京杭大运河地图】引出课题:扬州
2.读图,发现扬州地理位置的特点。
3.根据地理位置,推测扬州交通、商业、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4.师介绍《扬州画舫录》,引导观察其中一幅画,印证推测:交通发达、商业繁荣
5.小结。【补充课题:运河名城】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发现扬州地理位置的特点。并根据已有的学习储备,大胆推测扬州交通、商业、文化等方面的情况,认识大运河对扬州发展的影响。这一学习过程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投入本课的学习;同时也隐性告知学生,学习中不仅要敢于大胆推测,更要有会用真实可信的资料来论证观点的学习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归纳提炼,感受扬州园林建筑的特点
1.【课件出示:《扬州画舫录》中的文字】教师介绍扬州著名景点——五亭桥。
2.【课件出示:北京、杭州建筑图片】阅读教材,寻找五亭桥的建筑特点:南秀北雄。
3.【课件出示:学习单】整理分析,五亭桥“南秀北雄”的具体表现。
4.思考:为什么扬州的许多园林建筑都会具有南秀北雄的特点?
5.小结。
(教学说明:扬州素有“园林之胜,甲天下”的美誉,特殊的地理位置让扬州的园林建筑呈现“南秀北雄”的特点。教师先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结合之前学过的北京、杭州两处建筑的特点,帮助理解“南秀北雄”。然后以“五亭桥”为典型案例,使用表格探究归纳,帮助学生找到五亭桥“南秀北雄”特点的具体表现,进而真切感受扬州深厚的文化底蕴。本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学习方法的形成,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发,为下一环节“保护四城门”做有效的情感铺垫。)
(三)合作学习,感受依法保护文物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1.【视频播放:古迹四城门】介绍扬州的四座古城门,了解其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
2.小组合作,阅读 “四城门”的故事,运用思维导图,结合补充材料,探究人物态度及做法的变化与原因,感受依法保护文物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3.小组合作学习、自主评价。
4.交流学习发现和收获。
5.总结。
(教学说明:本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资料、小组讨论、画思维导图等方法,引导学生从中感受依法保护文物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并有愿意向扬州人民学习的意愿。其中小组合作画思维导图环节,通过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去阅读资料,捕捉相关信息,思考辨析、交流讨论、透过文字去发掘其背后隐藏的人物的态度、做法的变化,意在培养学生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尝试以辩证的思维全面分析和看待问题,增强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实效,真正达到情感的共鸣、态度的转变、价值观的提升。同时通过补充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学习,体会随着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扬州人对文化遗产的认识日益深刻。)
作业
了解扬州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美食、戏曲、诗画等,并探究如何依法、科学地保护,下节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归类整理,初步了解扬州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加深大运河对扬州发展影响的认识。
2.分组探究,深入了解,进一步感受扬州深厚的历史文化。
3.案例分析,提升保护文化遗产的法治意识,愿意为保护文化遗产而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过程:
一、“头脑风暴”——我眼中的扬州
二、归类(美食、戏曲、方言、诗词、盆景……)
三、分组探究,深入学习。
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