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校园 > 思想教育深入 师生素质提升 > 师德建设 > 正文
关注特殊家庭 帮助孩子成长
发布日期:2016-11-04    作者:

 

关注特殊家庭  帮助孩子成长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二中心小学  

 

侍菁担任班主任工作已经二十个年头了在这二十年里,始终把爱学生放在工作的首位,用心爱护着每一个学生,关注着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她的心目中,最放心不下的特殊家庭的学生了他们有的父母离异,孩子无人管教;有的孩子性格暴躁,家长束手无策;有的父母不在身边,孩子缺少家庭的温暖……  

每每遇到来自特殊家庭的孩子,侍菁不但在学校关心学生的方方面面,而且走进家庭,给予家长更多的帮助。经常与家长联系,通过各种方式耐心细致地与家长沟通,和家长探讨教育方法,积极为家长排忧解难,取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侍菁和家长之间建立起了良好、融洽的关系,这对学生的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不愿管”到“老师,你说得对。”

小黄是个比较特殊的孩子。刚转来侍菁班时,小黄的学习习惯极差,经常不完成作业,还编一些谎话骗老师。她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头发经常是乱糟糟的,衣服也不整洁,很邋遢。桌子上、书包里总是乱哄哄的,经常找不到东西,丢三落四。她不愿意和同学交流,同学们也都不愿理睬她。后来,通过和她谈心,到她家去家访,侍菁了解到她的父母都是个体经营者,自身教育水平低。家中除小黄外,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平时,父母忙于做生意,不关心她的生活和学习,也没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孩子要么就放任不管,要么就痛打一顿。他们还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认为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学得好都没用,能混到初中毕业就行了。小黄小时候也不是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对父母也没有感情,甚至对邻居们说她不是他们亲生的。小黄不良的学习习惯和缺乏父母的督促指导,导致知识基础很差,学习成绩不理想。因此,她缺乏自信心和意志力,对自己没有要求,对什么都无所谓。在学习上不愿意吃苦、下功夫。

¬用真诚感动家长……

侍菁深深知道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使父母掌握教育的艺术,是帮助小黄的先决条件。为此,侍菁找到小黄的父母,和他们谈心,了解家庭情况,探讨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开始几次,她的父母对侍菁要么无动于衷,要么冷嘲热讽,不愿意接受侍菁的帮助,也不愿意承担父母的责任。但侍菁不厌其烦,不怕碰钉子,一次又一次的家访,耐心地和他们交谈、沟通。久而久之,侍菁的真诚感动了小黄的父母,取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后来,侍菁们经常谈论教育子女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改变了对小黄的态度。每天再忙也会抽出时间和孩子聊聊学校情况,和孩子谈谈心。真心实意地关心孩子、尊重孩子,对孩子讲道理,说说家中情况,不再动不动就棍棒相加。家庭的爱滋润了孩子干涸的心灵,使孩子的心中产生了爱的源泉。懂事的小黄也渐渐明白了父母的难处和辛劳,脸上也渐渐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用方法指导家长……

侍菁仍坚持每周家访,指导父母掌握教育方法,说说小黄在学校里的表现,了解在家情况,共同配合教育孩子。两位家长增长了教育的知识,对孩子的管教有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有力的支持了学校教育。另外,在学校,侍菁也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为她补课,帮她梳起凌乱的长发,送给她学习用品。在班中开展“一帮一”活动,动员同学们向小黄伸出援助之手,让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家庭、学校环境的改善,使小黄的心情开朗了不少。她在大家的帮助下,通过努力,一次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极大的增强了她的信心,使她相信,只要努力就会取得成功。小黄的父母看到女儿的进步,也由衷感谢侍菁的帮助,也更加愿意接受侍菁的指导。他们常常会说:“老师,你说得对。”

¬家校合力孩子成长……

经过学校和家庭的共同配合和努力,小黄的面貌有了改善。她从一个被同学们拒绝的孩子,成长为班级中受欢迎的一员。她变得开朗、活跃了,愿意和同学交往,把自己融入班集体中,能接受老师、同学的帮助和劝告。在课堂上,她能积极参与学习,举手发言,对学习有了兴趣。课后,她能独立、认真地完成作业。在老师和同学地帮助下,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此外,她的自理能力也有所提高,变得整洁,爱干净,愿意为班级服务。她也愿意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在区公开的班队主题会中,她积极参加,出色完成了老师交给她的任务,受到各位老师的好评。课余,她还积极参加校运动队训练,并在区运动会跳高比赛中获第二名。她也经常和侍菁谈起家中的趣事。从她的话语中,侍菁能感受到家的温暖。看到小黄能取得现在的成绩,看到她每天灿烂的笑脸,侍菁也从心底为她感到高兴。

“没人管”到“多了个儿子”

侍菁现在执教的班中也有个特殊的孩子——小施同学。新生家访时,侍菁了解到孩子是和爷爷奶奶生活的。孩子的爷爷告诉侍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母亲再也没有来看过他,而父亲则到外地打工了。爷爷奶奶都已八十高龄,奶奶的眼睛几乎失明。他们根本没有能力照顾孩子的生活,也没有办法指导孩子的学习,家庭条件也比较困难。

¬用真诚感动家长

了解情况后,侍菁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告诉他们如何到街道办理助学券,一有机会就为孩子争取助学金。平时,侍菁也会送一些文具、书本、衣服给孩子使用。在学习上也对孩子格外关心。多次的接触让两位老人很感动,对侍菁说了实话。原来,孩子的爸爸并不是去外地打工,而是因为吸毒、贩毒被判刑了。得知实情后,侍菁没有对孩子或家长另眼相看。而是一如既往地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帮助。经常一有空就把他带在身边,语数外全包,逐字逐句、一题一题地辅导。可以这样说,孩子每会写一个字、每会做一道题,都是老师辛勤教育的结果。这一带,就是五年。同事们都开玩笑地说:“你又多了一个儿子啦!”

¬用方法指导家长……

由于爷爷奶奶年事已高,虽然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但心有余而力不足。顽皮的小施在学校能认真学习,可一回家就把书包一丢,骗爷爷奶奶说没有作业,就出去玩了。有时放学后也不回家,一直在外玩到天黑才回家,说是被老师留校补习了。十分担心孩子的奶奶给侍菁来了电话,侍菁得知情况后立即进行了家访,和小施的爷爷奶奶商量起了解决办法。从此以后,侍菁每天放学后都会接到一个电话,那是小施到家后给侍菁打的。侍菁也成了小施家的常客。在侍菁多次的家访、沟通后,小施的爷爷奶奶也深感家庭教育的重要。于是,他们有了想让小施的继母来照顾孩子的念头,可又担心继母不愿意。两位老人把这一想法告诉了侍菁,希望能得到侍菁的帮助。如果有一位家长能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这对小施的成长一定大有帮助。于是,侍菁找到了小施的继母,推心置腹地谈话,耐心地沟通。终于,她同意承担起这份责任。以后,每天放学时,侍菁都会和她聊聊孩子今天的表现,希望她配合的事情,也感谢她为孩子的付出。小施的继母被侍菁的真情实意所打动,也积极地投入到对孩子的教育之中。她会主动和侍菁反映小施的在家表现,也会认真指导孩子的学习。在她的支持下,小施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每天能准时到校,放学后而不会溜出去玩了,也能按时完成作业,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

 

侍菁二十年如一日,成为了这些特殊家庭的“良师益友”,她的爱心、她的指导,使家长的态度从“不愿管”到“老师,你说得对。”;使学生从“没人管”到“多了个妈妈”。班主任的工作是忙碌的、琐碎的、辛苦的。但看到孩子们一天天快乐健康的成长,家长们一个温暖的微笑,一句亲切的问候,一封热情洋溢的表扬信……的内心感到无比幸福。在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下,各项工作都得以顺利开展,学生们在各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班内也形成了良好的班风,获得各项荣誉。

 

分享到:
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二中心小学
地址:上海市复兴中路642号 电话:021-64458304
沪ICP备15052465号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