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校园 > 教育改革深化 办学质量提高 > 发展规划 > 正文
务本求实 尚智致远 百年育人——督导自评报告(2013-2017年)
发布日期:2018-01-10    作者: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二中心小学是一所传承115年深厚文化历史的百年名校,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世界名校录》,在全区、全市乃至全国都具有较高的声誉。2013年至2017年,正值二中心新旧办学规划交替之际,学校在上级领导关心、各级专家指导和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承上启下,始终紧紧围绕“转识成智”这一办学理念,努力把智慧教给孩子,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教师为本,为教师创设适合他们发展的氛围;以学校为本,从学校百年传统“务本”文化中提升“智慧”生长的内涵,不断形成“智慧型学校”之办学特色。

学校督导自查小组认真对照督导评价指标,对各项工作全面回顾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自查自评,并向全体教师通报讨论,形成报告,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敬请评估指正:

 

第一部分 学校基本情况

    一、校史钩沉

黄浦区卢湾二中心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前身是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吴怀疚先生创办的中国第一所近代女子学校——务本女塾。吴怀疚认为:“女子为国民之母,欲陶冶健全国民,根本须提倡女教。”即“务本”,学校以“温诚勤朴”四字为校训,开创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河。1934年学校独立建制,1963年被列为上海市重点小学,1997年雁荡路小学、2003年清华学校小学部并入,2007年学校迁入复兴中路642号,校分两部(分校,复兴中路624号)。2012年上海市城区“撤二建一”更名为黄浦区卢湾二中心小学。

学校地处淮海中路之南,地理位置优越,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曾先后荣获得中国教育学会“十五”重点课题优秀实验基地、中国创造教育优秀实验基地、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实践基地、全国科技教育创新十佳学校、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全国红旗大队、全国小学作文教育示范校、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小学生篮球比赛五连冠、市英特尔创新大赛和OM头脑奥林匹克比赛一、二、三等奖等荣誉和奖项,培养了一大批以中国科学院小院士吴文婷,全国十佳少年钮晓音、温凊,体育国手翁亦青、叶莉、马蕴雯,小画家胡晓舟、吴叠峰等为代表的优秀毕业生。学生孙思明、朱正阳等作为上海市唯一小学新项目代表参与上海市第二届青少年创新峰会论坛,与院士共话创新。

    二、办学基础

学校目前有30个教学班,学生人数989名。教职工91人,在岗教师77人,本科及以上学历73人占94.8%,其中研究生6人占7.7%。中学高级教师7人,小学高级教师54人,两者占79.2%。区命名校级及以上骨干教师32人,占41.6%。其中区骨干校长室主持人1人,区学科带头人3人,市名校长名师成员9人。

学校占地总面积467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近7042平方米,分列2个校区。学校现有普通教室30个,创意实践室1个,创新实验室1个,科常实验室2个,美术创意工坊2个,音乐专用室5个,心理辅导室1个,计算机房2个,观摩厅1个,体育馆1个,图书阅览室2个,书法室1个,演播厅1个,会议室3个。

    三、办学成果

    (一)龙头课题引领

在5年中,学校完成了“阶梯式”课程的二次规划与优化,课题《走上智慧成长的阶梯——优化阶梯式课程的实施研究》列为“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签约项目;2014年被评为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首届创造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成果专著《“更儿童”的课程:阶梯式课程的深度实施》一书与2015年10月出版,并荣获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第五届学校教育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在此基础上,学校又继续开展了对阶梯式课程的评价研究,研究课题《“L—ADDER”课程评估工具的开发及其使用研究》被确立为上海市教育科学2013年度的市级重点课题和区课程领导力推广项目,于2015年6月顺利通过市级中期评估,2016年6月又进行了结题前的课题专家论证会,研制开发的L-ADDER课程评估工具,也在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广泛推广运用,形成了教师自己的使用案例,研究成果即将出版推行。

同时,学校在2016年正式参与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发展职初教师核心能力的区域支持体系构建与行动研究》的研究,成为该课题全区唯一的小学成员单位。

    (二)综合荣誉丰硕

连续5年获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红旗大队、上海市少先队工作示范校、上海市青少年科普宣传先进集体、上海市“十三五”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上海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女篮、跳水)、上海市校园篮球联盟会员单位、上海市金爱心集体提名奖、黄浦区第十一届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区教育系统优秀团支部、区少先队红旗大队委员会、区先进退休教工之家、区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三)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近十年来,先后培养了两名特级、十五名高级教师,十多名上海市名师培养基地成员,输送校级以上干部近十名。2017年,学校应邀把发展睿智教师团体,以团队智慧全力引领个体成长的经验,作为黄浦区小学代表在市教师专业发展论坛上做了专题汇报。

学校教师做到了学术有专攻,在各级各类科研教育教学竞赛中成果斐然:施颖琼老师获华东六省一市小学数学教研研讨比赛一等奖和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一等奖;3人获全国目标教学研讨会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学校英语组获得上海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与教师发展观摩研讨活动团队合作奖,谈雯倩老师获得市教学评比特等奖;许影琦和陈黎斐老师分别上海市中小学教师教学评选活动思品学科一等奖和语文学科二等奖;在黄浦区中小学教师教学评选活动中:语文学科3位教师分获一、二、三等奖,思品学科1人获一等奖,英语学科2人获一、二等奖,音乐学科1人获一等奖;1人获黄浦区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评选二等奖;1名青年教师被推荐参加区“艺术教师专业素养三年行动计划”展示活动,被评为优秀见习教师和区艺术教育新秀称号;1名教师获得了区“萌芽杯”教学比赛二等奖;2人获区首届班主任基本功竞赛小学组二、三等奖;1人获年黄浦区少先队活动课说课比赛二等奖;在向明教育联合体教学大奖赛中2人获小学组一等奖和二等奖。

1人获“长三角地区”教育科研标兵;1人获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11位科研骨干参与学校龙头课题,成果获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3人获市普教所课题二等奖,1人获三等奖;1人获黄浦区十二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4人获黄浦区十一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三等奖;1人获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成果三等奖;2人获上海市小学自然学科低年段“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优秀实践案例评选活动一、二等奖;1人获上海市小学生理财教育教学方案设计大赛一等奖;1人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题情报综述征文三等奖;3位教师设计的课程在黄浦区中小学特色课程征集评选中被认定为区域共享特色课程;

1人获全国非智力因素研究学术论文评选二等奖;1人获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三等奖;1人获长三角教改征文三等奖;1人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一等奖;1人获市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发展论坛论文评选活动三等奖;1人获全国语文规范化知识教育论文评比大赛二等奖;3人获上海市小学语文教学优秀论文评比活动一等奖,7人获二等奖和9人获三等奖;1人获区“关注学情”征文二等奖;1人获上海市中小学创新实验室建设案例评选二等奖。

3人获上海市园丁奖和区园丁奖称号;1人获上海市小语会优秀工作者称号;1人获“上海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称号;1人获上海青少年科技普宣传先进个人称号;1人获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研究成果全国展示交流活动全国优秀科技教师称号;1人获区学校优秀德育信息员称号。

    (四)学生全面发展

5年来学校小学生学业水平合格率为100%,在历届上海市学业绿色指标测试中均取得优异成绩,二中心学生在语文和数学学科的优秀人数比例,远远超过了区的平均数。

学校作为全国科技教育十佳创新学校,科技创新获奖硕果累累:2017年获得中国第十一届Di创新思维中国赛区总决赛一等奖第一名,5月即将赴美国参加全球总决赛;在上海市科技创新大赛中,学校学生创新课题每年均荣获多项市一、二、三等奖。

同时,在艺体美领域,学生获国际、市、区级奖项不计其数。学校有多名学生荣获“上海市十佳好苗苗”、“上海市优秀少先队长”等光荣称号。

    (五)品牌辐射彰显

二中心在办学水平,社会声誉不断提高的同时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品牌优势毫无保留向其他学校进行辐射引领。英国乔布威尔小学、徐州公园巷小学、呼和浩特市民族实验等学校都是和卢湾二中心小学缔结友谊关系的姐妹校。同时,新加坡、德国、香港,北京、贵州、大连……,学校毫无保留地帮助市内外兄弟姐妹学校,进行各类交流展示活动,每学期都能出色完成教育部、市教委、民进市委、区教育局布置的交流任务,教育改革成果向国内外辐射。

2015年9月,学校正式接受市教委区教育局的托管闵行区吴泾小学任务,真心付出、倾力相助,得到了市教委、市教科院、闵行区教育局领导的高度肯定。

同时,由学校领衔主持,卢湾一中心、中华路三小、梅溪小学、报童小学组成的教育协作集团化项目也大力推进,通过发挥协作块内各校办学特点和各科名师众多的优势不断进行学科专业提升和项目推进,促进了学校更特、名师更优、群体提升的多赢的良好局面,并在市教科院项目推进会上做了经验交流。

 

第二部分 主要工作与成效   

    一、办学目标明确清晰 学校管理民主规范

学校管理者对办学理念——“转识成智”有清晰的认识,并以“构建‘更儿童’的智慧型学校”为核心,寻找到发展的生长点,“让每一个人看到前景、看到任务”,创造机遇、创新方式培育师生智慧,塑造学校文化,提高办学效益。管理模式灵活,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以“管是为了不管”为指导,进一步科学化、人性化融和改革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使师生员工成为自己管理自己的人,自己发展自己的人。

(一)从“务本”到“尚智”,创建“更儿童”的智慧型学校

    1、办学理念彰显百年特色 顺应时代教育需求

作为百年名校,学校梳理百年历史发展脉络,认清学校变革与发展的走向,确立了学校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提出了“转识成智”的办学理念,从“务本”到“尚智”,实现了学校办学理念的一次重大突破,以培养“有理想,学做人;有智慧,会学习;有能力,勤探究;有个性,能发展;有情趣,懂生活”的学生为办学宗旨。

2014年,在推行“精品教育”这一区域教育定位背景之下,我们对今后学校长远发展的战略定位设为:聚焦儿童成长与发展,在“塑优雅有智慧的教师、育文雅有特长的学生、办典雅有特色的学校”方面着力,“构建‘更儿童’的智慧型学校”

——塑优雅有智慧的教师。以“智慧型学校”办学理念为指导,不断完善学校管理制度,营造适合教师发展的文化,打造优雅有智慧的教师群体,实现学校发展的软着陆。

——育文雅有特长的学生。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创建“更儿童”的学校。

——办典雅有特色的学校。基于“务本”到“尚智”这一办学理念的突破,不断超越自己、丰富自己,以创建智慧型学校为主旋律,锐意改革,努力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更鲜明。

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关于智慧型学校相关的理论研究,讨论收集关于“智慧型学校50条”的箴言语录,让学校教职工理解理念——践行理念——内化理念,逐渐使“转识成智”成为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

在学生中充分利用升旗仪式,主题教育课,黑板报等形式宣传学校办学理念,使学生理解理念内涵,逐渐形成尚智慧学的学风,使学生自觉追求“有理想,学做人;有智慧,会学习;有能力,勤探究;有个性,能发展;有情趣,懂生活”的“五有”品质。

利用网络、宣传资料、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向社会、向家长宣传办学理念,使二中心更儿童的智慧型办学理念得到社会的认可,受到家长和学生的满意。

    2、办学规划引领学校整体发展,保障落实推进有序

2013年至2017年,正值学校新旧办学规划交替之际,学校在总结已有的办学成绩和核心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面临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立足过去,指向未来,在专家指引下,校长、中层团队、教师、家委会共同参与,制订了新一轮办学规划,提升学校发展。

新一轮规划以五年为周期,围绕“构建‘更儿童’的智慧型学校”这一战略定位,把学校发展目标分为内涵性目标、实验性目标、主题性目标和条件性目标四大方面。内涵性目标:①继续以科研统领学校发展,形成独特的二中心学术文化。②进一步丰富“智慧型学校”的办学理念,努力营造以人为本的“优雅、诚信、睿智、淳朴”的二中心校园文化,全方位构建一种尊重、理解、沟通、信任、和谐的人文环境,形成“更儿童”的文化景象。实验性目标:①推进“更儿童”的课程改革实验,促进儿童心智的成长。②进一步推进特色学科建设实验,丰富学科课程,不断挖掘开发出相应的教学模式,为学科的长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力;深入实践,积极开展“高效睿智课堂”的教学研究,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主体性目标:①立足教师发展优势,用专业提携幸福,以智慧破解难题,在涌现一大批优秀教师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品牌教师及大师级教师,让更多“名特优”的教师成就二中心名校发展。②增学生之心智,强学生之运用;扩学生之眼界,强学生之信心;增学生之实践,强学生之创新,使之成为真正的“有理想学做人,有智慧会学习,有能力勤探究,有个性能发展,有情趣懂生活”的新时代小学生。条件性目标:①以和谐为前提,以制度为保障,以激励为手段,积极合理地运用激励机制,让学校人、财、物等有效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②不断加大校园环境建设及教育教学设施的投入,努力优化办学条件,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形象和文化品味。

学校通过民主程序,经全体教职工大会讨论和教代会审议通过后开展实施,完善了规划管理机制。学校各部门则依据发展规划认真制定本部门工作计划,将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具体细化到自身年度工作计划中得以充分的体现和贯彻落实,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对规划任务和建设目标做出了适当的微调,确保各项工作承上启下,顺利做到无缝对接。

    (二)从“依法治校”到“以人为本”,智慧型管理深入人心

1、坚持依法治校,建章立制,夯基固本

学校在推行“依法治校”和“以德立校”的过程中,根据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教育规律,制定了学校章程并提交学校教代会审议,经教代表表决全票通过。在此基础上,学校不断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包括行政、教师、学生、德育、教学、安全、校园文化、体育卫生艺术、财务资产等方面的管理制度被收入在《二中心管理制度汇编》中,各项规章制度满足学校治理需求。

同时,学校领导系统思考每个职能部门管理质量目标和岗位工作质量目标,围绕目标的实现开展一系列管理活动;完善岗位责任制,实现教职员工每个工作岗位上职、权、利的协调统一,进行合理的定编、定员、定岗、定责。学校治理结构设置合理,组织网络健全,在推行计划管理和制度管理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实际工作,结合学校各项具体工作,措施得力,收效明显。

2、坚持民主管理,实现科学化人性化运作

学校以“智慧型学校”办学理念为指导,加强民主监督机制,民主治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工会的监督保证作用发挥良好,校务公开制度健全,学校重大决策和执行情况的透明度向来受到全校教职工的信任与好评。在历年校级干部民主考核中,群众对党政领导班子的满意率都达到100%,三位校长的满意率也均超过90%。

学校领导坚持把充满人文关怀的人性化管理同制度化的刚性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不断修正学校各项制度,以刚性的制度管理保证办学方向和教育目标的确定性,一方面以人性化的管理调动教师实现办学方向和教育目标的积极性;一方面以刚性的制度管理让全体师生明确自己的可为和不可为,一方面以人性化的管理引导全体师生趋可为而弃不可为。在日常管理行为中,学校领导不仅关心广大教职工政治思想上的进步和专业上的发展,同时也关心他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使广大教师工作上有用武之地,生活上无后顾之忧,心声有人倾听,成绩有人肯定。从而使学校日常管理制度细节化与学校管理绩效的有效化初步彰显。

 

二、深化“转识成智”课程教学 打造智慧型教师队伍

学校本着“转识成智”的办学理念,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继承“启发式 少而精”的有效教学传统,赋予其新的内涵,做到“课堂教学启发式,课后练习少而精”,打造具有二中心特色的高效睿智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并且通过“为每一个儿童设计发展的课程”,来努力推进学校阶梯式课程的优化和评价改革,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深化学校课程变革。

同时,智慧型学校的创建必须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学校立足本校的课程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师的课程教学素养为出发点,以校本培训为主要模式,以课程教学研究为核心,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设了环境,搭建了平台,促进了体教师的专业发展,扶持和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智慧型教师队伍。

(一)转识成智,阶梯成长,课程建设以生为本

    1、为每一个儿童设计发展的课程

“创建智慧型学校,开发更儿童的课程”作为学校的课程发展愿景最开始可能只是一个想法,而现在它已经成为二中心感召一群人的目标,成为学校发展的“引擎”。学校的“转识成智”课程体系建设体现了对教育资源潜能的挖掘,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注重了课程设置与课程安排的核心问题,将学校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三大领域。

基础型课程注重课程实施最优化。

学校在国家规定的基础课程管理中,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改进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优化,课程评价的修订,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加以重点推进,倡导不同学科要创造适合自己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程以较优化的状态为学生服务,努力打造睿智课堂,使学生享受课程。

‚拓展型课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校的拓展性课程的架构、实施与管理依托于学校的市级龙头课题《阶梯式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前期两轮的研究成果是学校校本课程实施的基础和保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是随着对拓展型课程的更深入的理解,以及校本课程体系本身发展的需求,近2年来,学校把拓展型课程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的重心转向了课程的优化,它包括课程设置的优化、课程实施的优化和课程管理的优化。

由于一系列措施的执行,学校拓展型课程体系中经典的课程越来越多,在区域范围内均有一定的影响力,如《金贝贝学经济系列》、《环游系列》、《头脑风暴系列》等。教师设计和实施课程的能力越来越强,我校吴汉红老师设计的《储蓄的秘密》获2015年小学生理财教育教学方案设计大赛一等奖,并收录在2015年《小学生理财教育优秀教案集》一书中。

教师不只是做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具有选择、开发、组织教学内容的权责,成为创造者。他们根据自身特长和学生需求、学校发展目标,设计开发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培养学生个性,使学生得益于课程。

ƒ探究型课程注重学生的体验性。

现有设置的综合探究活动课程是以学校为主体来开发、实施和管理的,必须符合学校的特点和实际,进行调适,才可能有生命力。这种设置,给了学校极大的创造空间。学校把综合探究活动与探究课程结合起来,设置了常规的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及春秋游活动以外,在开发过程中还注重了文化内涵的培育,把学校文化和在地文化揉和在一起,注重把课程与生活联姻,创生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学校特色课程:如“二中心学生三十事”,注重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培养;“社区课程地图”把学校的悠久历史和所处的地理位置这笔丰厚的人文资源有效的利用起来,从历史、建筑、文化、商业、环境、名人等各个领域作为载体帮助学生积累。通过考察、参观、阅读、撰写、交流、讨论、分析、推理、创作来关注周边生活的环境,丰富自己的经历,提升内涵和智慧,使学生成长在课程。

学校的“转识成智”阶梯课程方案还获上海市小学“快乐活动日”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征集活动的方案设计优秀奖。

2、课程管理于细微处见真章

学校建有校长领衔的课程领导实验室,重点统领、开发与实施阶梯式智慧型课程,落实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凸显学校办学特色。下属三个组织机构:课程文本审核部、课程教学评估部和学生成长评价部。其中以“课程文本审核部”为先导,负责课程开发技术的管理与领导,保证课程开发质量;以“课程教学评估部”为统领,负责课程实施品质的管理与领导,提升教师课程执行力和专业水平发展;以“学生成长评价部”为重心,着力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效,负责让学校的课程更以生为本,更契合学生的成长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严把教学质量,加强课程质量监控,逐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课程领导实验室下属三个组织机构也会启动完整的监督评价机制,对各自负责课程的执行情况随时实行监控。

此外学校还邀请了资深课程专家保驾护航,家委会代表监督建议,使课程教学管理从制度上保证了课程改革不仅在校内顺利实施,更从机制上保证了管理职责落实、校内外的有效沟通、学校与家庭的充分合作、基层学校与教育专家之间的优势互补。

(二)敦实务本,明智慧学,教学实践高效优质

    1、优化教学实施,打造睿智课堂教学

学校重视教学五环节,从“务本讲稿”到“务本课堂”再到“务本精典”,在秉承传统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学校赋予“启发式,少而精”以新的时代内涵,即:课堂教学“启发式”,课后练习“少而精”,打造具有二中心特色的睿智课堂教学模式。旨在以优化课堂教学为抓手,以绿色“减负”为突破口、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目的的长效管理方式,在“高效教学”和“精典练习”中不断实现了原有的教学经验在新时代的发展。

务本讲稿 厚积薄发

“务本讲稿”是学校自主开发的、充分展示课堂教学以外的教师智慧,头脑风暴形式的校本研读,在教师与文本对话,与同行对话,与学生对话的基础上,获得精确典型的知识点,架构较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并且,依据教师中的骨干力量通过轮流主备单元教材,形成积极多赢的教案共享,让每个教师有机会学习他人长处,根据教学对象,适当调整修补,整合教学资源,推进课程教学。同一教研组内的六位老师分工合作,在寒暑假里分别完成新学期一册教材中某一(几)单元的备课任务:设计本单元的教材简析、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和以后要完成的单元教学反思;本单元几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主要从“教的活动”、“活的活动”和“教学调整”等三方面展开;制作本单元中与课文教案相匹配的两个教学课件,每个课件不少于6张;与每篇课文相关的拓展资料。

‚务本课堂 润物无声

在学校领导和专家指导下,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多次研讨,进一步修订《学科发展规划》。各学科分年级修订了《学科发展规划》,作为今后发展的行动纲领。设定了学科发展的目标;规划教学设计的内容;分析研究教学的实施。努力打造学科课堂教学特色。各学科教师在教学时以“启发式,少而精”为目标,力求运用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其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语文学科本着“教师尽可能少教,学生尽可能多学”这样的学科教学理念,每个语文教研组在反复研讨、精心磨课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务本讲稿,优化务本课堂教学,每学年都推出10节精品课在语文大组活动时进行展示交流,在校内推广辐射。

ƒ务本精典 融会贯通

根据“少而精”的理念,学校摒弃了以大量的练习册和辅导书等为课后练习的主要形式;摒弃了以大量的抄写计算、识记背诵等为回家作业的主要内容的做法,而是由各科教师通过教研组共同研究的形式,自主地开发了一套具有二中心教学特色的习题库,即二中心“务本精典”系列。它以“量少题精”为特点,打破了以往教学以题海战术来提高学业成绩,以牺牲学生的休息时间来提高教学质量的惯例。“务本精典”追求的是既要适当的巩固操练又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练习效益最大化。

题量少---一页纸。学校的“务本精典”练习以一张A4纸为量,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知识讲解、匹配练习和回音壁。知识讲解部分主要梳理本次练习须掌握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和例题(包括正例与反例),帮助学生在练习前理请思路以便更好的答题。匹配练习部分是老师根据知识要点精心设计的练习,每种题型不超过5题。回音壁部分则为家校交流提供平台,家长、教师、学生可针对每次练习中的具体问题交换意见。

选题精---典型性。学校的“务本精典”练习是教师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根据对教材知识点的把握和对教材的整体理解,老师们通过收集、筛选、改编、自创等方式编撰课后练习,力求以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例题来诠释知识要点,使学生的练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综合研究,多元评价,轻负担保质量

学校建立了相应的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了相应的工作管理机制,初步形成了开放性的评价方法体系,并结合日常教学把等级制评价贯穿在课堂表现评价、日常作业评价、阶段性评价及学期综合活动评价之中。评价目标体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果,还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文明礼仪等。学校还采用了“淘淘丫丫”这一评价奖励机制。在学习中,只要学生在某方面有突出表现或显著进步,就可获得由教师奖励的“淘淘丫丫”贴纸。这些贴纸在五年中可累积,在每学期末可换学生心仪的奖品,以资鼓励。

此外,学校评价工作依法合规,参照上海市教委规定,一、二年级严格执行“零起点”教学,不随意拔高教学和评价要求,不随意加快教学进度。每月邀请家长进课堂听课活动,共同参与创新实践日亲子活动以及校园科技、篮球和艺术节等形式开展家长开放接待活动。学期结束则以游乐园的形式取代传统的学期测试。这些举措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欢迎,在问卷调查中满意度大幅提升。

特别是自市教委教研室推行零起点工作后,学校英语教研组一直走在该项目研究的前沿。通过解读课标、分析教材、聚焦课堂,研制工具、教学与评价实践-反思-调整、经典案例分析等系列活动,强化教师对教学评价的重新认识及评价理念和行为的转变。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套具有二中心特色的英语学科评价方案。2015年9月,市教研室出台的《小学英语低年段评价指南》中收录了学校的1篇评价案例;2016年9月出台的《小学英语中、高年段评价指南》中又收录了学校的2篇评价案例。学校一年级的综合评价方案和关于倾听习惯的评价案例又入选《促进学习的评价—小学低年段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实践案例汇编》一书。与此同时,因对教学与评价的深入研究及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果,在2015年市教委教研室举办的《基本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全市推进大会上,市教研员朱浦老师将二中心作为典型案例校,具体介绍了学校的评价探索。朱浦老师还曾多次在不同场合的培训、讲座或报告中解读卢湾二中心的评价案例。2015年10月,一年一度的“汇师杯”教学比赛主题即定为《基本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学校谈雯倩老师代表黄浦区参赛。在英语组的共同努力下,大胆地尝试将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使评价融于教学、评价伴随教学的理念真正在课堂上落地,因而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这节课获得本届比赛特等奖和最佳教学设计奖,整个备课团队获得团队合作奖。2016年初,学校英语教研组又作为重点研究单位,参与了《黄浦区一年级学科评价框架架构》的项目,参与了一二年级评价方案与标准的研制。

(三)专业提携,团队共进,教师队伍智慧发展

1、师资配备合理,注重人才培养

有一片肥沃的耕耘土壤,才能放飞梦想,让心灵充满欢笑。学校目前在岗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占94.8%,其中研究生6人占7.7%。中学高级教师7人,小学高级职称教师54人,两者占79.2%。区命名校级及以上骨干教师32人,占41.6%。其中区骨干校长室1人,区学科带头人3人,市名校长名师基地成员9人。

学校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坚持发展的观点,创设条件,建立机制,保障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全方位促进教师的能力提高,把教师队伍建设成具有发展潜力的群体。利用一切有效途径多方位多角度地搭建平台,创设机会,注重人才挖掘与培养,促使更多的青年教师不断成长,迈向成熟,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脱颖而出,勇攀高峰。

即便是外校普通教师转入二中心,不到三、四年功夫,照样学科教学磨练成才。学校语文教师团队中陈黎婓老师的事例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她既不是小高也不是校、区骨干,但是自转入以来迅速在学校语文教师团队中异军突起,脱颖而出,如今的她就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已一跃成为区域语文学科教师群体中的佼佼者,2016年1月和12月还相继荣获区教学评比一等奖、市教学评比二等奖的好成绩。

新进美术教师梁懿茹入校两年便被点名推荐参加区“艺术教师专业素养三年行动计划”展示活动,被评为优秀见习教师和区艺术教育新秀称号。

学校近十年来,先后培养了两名特级、十五名高级教师,十多名上海市名师培养基地成员,输送校级以上干部近十名,学校把发展睿智教师团体,以团队智慧全力引领个体成长的经验作为小学代表在市教师专业发展论坛上做了专题汇报。

2、立德树风,建立和谐关系。

为了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师德素质和专业水平,真正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要求。学校积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法制等宣传教育,增强师生员工守法的意识。学校通过文件学习、案例解析、专题报告对全校师生进行专题教育活动,提高基本认识。

学校以开展“微笑老师伴我行”系列活动为抓手,打造“乐观、宽容、专业”的教育氛围。学校倡导乐观的微笑,体现二中心的生活态度;倡导可亲的微笑,体现二中心的心灵关怀;倡导专业的微笑,体现二中心的教育艺术。一个微笑,一次点头,也许微不足道,而对于学生而言或许有如一颗糖、一勺蜜,沁人心脾。在微笑的背后,学校教给老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学习与学生交流的方式,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待不同能力的学生。让教师在微笑实践中找到自信,积累经验,逐步走向成功,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教师以阳光、专业的心态投身于自己的工作中,做一个有幸福感的教师,让学生有幸福感的学习。“笑着当老师,乐着做同事,学着做专家”,“微笑教师伴我行”正努力打造二中心教师“微笑”的魅力品牌。

另外,学校在职教师在学校党支部的号召下,郑重签订了卢湾二中心小学师德承诺书,它将成为二中心教师教书育人的行为准则,以此作为办好学校,做好人师的行为底线。历年来,学校无违法案件发生。

3、整体规划,引领团队发展

学校针对教师发展特别制订“琢玉行动计划”,把教师的成长过程列入三级阶梯:“入格-升格-风格”。

“入格”对应年轻教师,成长目标为校级骨干教师,以见习教师培训为载体。二中心作为市首批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借助这一有利条件,在保留以往行之有效的师徒带教的基础上,力求用发展的眼光针对职业感悟与师德修炼,教学实践与反思,班主任工作与育德体验,和专业发展与能力提升这四个板块为新教师提供培训课程。

“升格”对应有经验教师,成长目标为区级骨干教师,以工作坊为培育土壤。针对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的成长需求,积极为老师与各科名师牵线搭桥。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育教学展示,近5年来学校教师承担全国、市区级开课50余节,获得华东六省一市小学数学教研研讨比赛一等奖、市英语教学比赛特等奖、市思品和语文学科一、二等奖,历届区教学百花奖竞赛中,语、数、英、美术、体育均获得一二三等奖。

“风格”对应已评为区级骨干以上教师,为“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培养打造平台。现阶段,二中心小学有市名校长名师基地成员9人,学科带头人3名,历届区级骨干教师14人。为了进一步提升这部分群体老师的专业发展能力,引领全体教育教学,学校力求通过与兄弟学校联手,与外省市名师团交流互访,深入协作块和托管学校指导工作等途径,激发优质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进行提炼与提升,也打响了二中心小学的教学品牌,产生了辐射推广的积极作用,每学年学校中层和骨干老师给市内外教育代表团做各类专题讲座都达10余场。

    4、落实校本教研,提升教学质量

5年来,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学校以校本教研为抓手,研究教学规律,努力推进课堂教学的整体改革。

以革新教研活动形式为途径,开展校本教研

教研活动作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主要平台,成为学校打造高效教师团队的突破口。革新教研活动形式是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主要途径,它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研主题明确,落到实处。在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主张每次教研活动有主题,有讨论。比如,学校每两周举行一次的语文大组教研活动都有相应的研究专题,在老师们中间开展头脑风暴式的研读,让老师们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例如:结合徐昕老师执教的《小毛虫》,探讨“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怎么确定教学内容”;结合乔燕老师执教的《白银仙境的悲哀》探讨“关注表达的同时如何提高教学效益”……因为老师们的目光聚焦了,所以听课评课更有针对性,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也提高了。

而每周一次的学科各年级小组教研活动也有较为明确的主题内容和任务。老师们会聚在一起研读教材、确定下阶段的教学内容、评点某个教学设计、提出自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困惑并一起讨论解决的办法。总之,在教研活动中多给教师创造看、想、说、练的机会:“看别人的课,说别人的课”;“看别人的课,想自己的课”;“改进自己的课,开放自己的课”;“诊断式听课,提升自己的课”。通过这样的循序渐进和每位教师的“汲取”与“输出”,来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研形式丰富,积极创新。学校所开展的学科教研活动形式灵活而丰富。教研组长会定期组织大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集中收看名师教学录像,学习经典的教学论文,研讨公开课,分析典型案例,开展专题研讨,聆听专家报告和骨干教师专题讲座,汇报外出培训所获教学动态,设计展示各学科特色活动。

此外,为了给老师提供更多的交流平台,加强校与校、师与师之间的沟通,学校开创了网络教研的形式,让老师们通过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所学所思,提供各种教改信息和教学资源,观看同伴的教学设计并进行学习或者点评。这样能让教师在加强理论思考的同时,不仅紧密联系教学实践,还能在交流中让不同的观点融会贯通、求同存异。

‚以提升教师学科素养为目标,组织校本教研

立足于提升教师学科素养是组织学科校本教研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为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人文素养,学校安排了一系列“教师专业修炼”的活动。其中,以加强教学基本功为基点的专业修炼和以开展课堂观察为抓手的专业修炼,是两项重要内容。

修炼教学基本功的能力。在收到学校“启发式 少而精——构建高效睿智课堂”主题研讨活动之一的“尚智杯说课比赛”通知后,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全员报名。首先,前一轮比赛中的一等奖获得者老师在教研组内为全体教师进行“说课”示范,让老师们更加明确:说课该说些什么、该如何说,从而提高说课的质量、提升教师们的教学功底。之后,老师们从本学期教学内容中,按教学进度确定课题,选定一篇课文进行准备,精心设计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介绍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说明,充分运用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比赛时,老师们在15分钟的时间里,从课程教材分析、教学策略运用、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构建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教学思想,闪现了二中心教师智慧的火花。

练就一手漂亮的三笔字,是教师一项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因此,每周四下午这一固定时间,老师们会主动聚集在书法教室里,静心学习书法与硬笔字技艺。对于这项活动,学校领导十分支持,不但聘请书法专家对老师们进行培训,还花费不少资金为大家备齐了文房四宝,为的就是让老师们能认真练字,提升这项基本的教师素养。

修炼课堂观察的能力。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也是课例研究的中心环节。通过课堂观察,不仅可以让执教者对教学进行反思,同时也可以让听课教师对执教者的教学进行更加科学的评价,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首先,在学科大组活动中,全体教师通过查阅中国知网和专业书籍,挑选一些高质量的课堂观察量表;其次,在这些量表的基础上,各年级教研组在结合本组研究课的教学设计对其进行修改和调整;第三,在研究课展示时,对听课教师也就是观察者进行人员分工,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对同事执教的研究课进行课堂观察,做好记录;第四,研究课结束以后,观察者对自己负责的记录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第五,学科教导将不同板块的统计与分析结果进行汇总,组织大家在大组活动中就此开展研讨,既对这堂课做出有据可依的评价,同时尝试着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老师们不仅增强了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责任心,同时也更有效地改进了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最终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学科素养发展。以2013年5月杨学敬老师执教的一节市级公开课《我们家的男子汉》为例,老师就从师生互动和课堂提问的角度设计了三张量表:《学生课堂活动观察量表》、《课堂提问频数观察表》和《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表》。

ƒ以进行课题专业研究为抓手,带动校本教研

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的有力抓手。学校在开展校本教研过程中,始终倡导教学中的问题就是要研究的课题,课题进行的目的就是要促进教学。因此,在教学中研究自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从而改进教学,就是每个教研组的研究课题。每学期,在学校龙头课题的引领下,各教研组都会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坚持抓好“一组一品”课题研究活动,在课题研究中成就教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均衡发展。有句口号提得好“科研兴校、科研强师”,老师们通过团队的课题研究,养成了经常看看杂志动动笔的习惯,积累了大量来自教育教学第一线的课例,提升了自身的教科研水平,拓宽了视野,以科研促教研,使团队建设充满浓郁的学术氛围。

④ 以加强学科团队建设为核心,促进校本教研

加强学科团队建设,打造团队品牌,是我们学校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校本教研优质开展的有力举措和重要保障。

团队合作磨课跟进,提升水平。学校充分发挥教师个体在教研活动中的作用,在合作互助、沟通共享的氛围中,打造智慧型、专业化的学科教师团队,这样才能把校本教研的功能提高到一个极致。学校注重发挥团队的力量,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磨课,甚至跟进式上课,从而提出修改意见。老师们从把握重点、难点出发,从教学策略的运用到学生学法的研讨,点点滴滴,一丝不苟。这样,既促使课堂教学精益求精,又锻炼了各位执教老师的教学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加强教研组团队的合作力与战斗力。

团队考评凝聚力量,增加合力。为了提升学校的品牌,为了增强学校的竞争力,依托优秀教研组的申报与考评制度,打造高效团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核心力,从而促使校本教研更加有效优质地开展。

优秀教研组考评内容涉及专题研究、教研活动、研讨活动、教学质量、质量分析、教学常规、信息管理、竞赛辅导和特色加分。其中,在校本专题研究这部分要求教研组优化科研课题,而且科研活动能围绕专题进行教学研究,做到“五有”,即有目标、有实施、有交流、有记录、有专题总结,同时要求教研组有50%以上的教师积极参与该课题研究并有相关论文。

每一学期,学校会举行向全体教师开放的团队推介大会和考评大会。推介会上学科各教研组会将本学期的工作规划及亮点工作向全体教师进行汇报。而考评大会,老师们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一次交流会,交流会就是一个展现团队风采的舞台。一个个生动美丽的教学故事,一次次全情投入的教学研讨,一份份漂亮出色的学生获奖证书,简洁明了地刻画出每个团队积极向上、团结奋进、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

⑤ 以开展学科特色活动为亮点,丰富校本教研

每学期初,各学科年级教研组会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一些形式活泼、富有童趣的特色活动,并申报到学校,获得批准后,开始实施。学期末,在大组活动中,就该活动的设计意图、方案内容与实施情况对全体教师进行汇报。这些特色活动在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同时,还使他们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深受学生欢迎。

 

三、整合多方教育资源 协力保障学校发展

学校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同时,安全校园的创建、家长作用的发挥、社会多方的支持、学校经费规范使用、学校硬件设施设备等,方方面面都保障着学生健康成长,都是学校工作的重要方面,同样不容忽视。

(一)学校资源整合配置

1、资源支撑办学

规范财务管理,追求最佳效应。学校让经济工作始终在“法”的轨道上运行,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不断修正内部经济管理制度,修订了《财务管理制度》、《内控控制规范》,在15年底的校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大检查中获得好评。

狠抓行风管理,坚守办学底线。学校严格按规定要求进行收费,每个项目必通过家委会的审议,操作流程规范,家长对此也有很高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学校成立了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职责明确,保障招生工作有序、规范、顺利地完成。

学校积极建设专用教室和创意空间,14间专用室、3个场馆、5个实践基地、3个多功能厅,虽然场地有限制,但仍然想尽办法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空间,开发资源,充分满足学生成长需求。例如,学校英语组新申报的区创意空间项目Fun-Land Multimedia Classroom(“乐满地”多功能视听室),其主要功能是进行主题化英语教学,在主题内容引领下,先以教师为主体,在上课区域进行同步教学,即面向全体学生的话题讨论和学习,然后再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可根据老师的授课内容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可以在视听区域选择影音资料学习,也可以在阅读区域选择相关书籍学习,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创意空间建成后,学校英语组根据西方节日文化习俗的教学要求,对创意空间进行了环境布置,并开展了万圣节和圣诞节的主题教学活动。在此基础上,又初步开发了在创意空间里可以开设的系列课程,如节日文化系列,情景系列和阅读系列等,实现了环境、课程与教学的融合与互助。

此外,学校创智坊设计案例获上海市中小学创新实验室建设案例评选二等奖。

2、安全守卫校园

    学校的安全工作涉及面广,有食堂饮水的食品卫生安全,有经费使用的财务安全,有设施设备的财产保管安全,有设施设备的使用安全,更有每一个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学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做到安全工作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一方面是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形成常规,形成习惯,从日检到巡检,从发现隐患到维护报修,专人专管,责任到人,形成人人都是安全责任人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活动与课程,引导教师、学生、家长关注安全,如疏散演练活动,民防宣传活动进校园等,提升了安全避险的能力。学校连续荣获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称号。

(二)社会资源引进开发

1、家校和谐互动

学校建立完备的家委会制度,并不断推进家长深入学校的广度,从让家长知情走向参与学校管理,形成教育合力。学校三级家委会制度、学校重大工作定期通报制、家长课堂、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学科评价、重大评优推荐活动等,在学校中家长已经参与到学校行政管理、教学评价之中。如本学期更换食堂供餐单位问题,学校行政、工会,邀请家委会代表共同走访实地考察,一同参与招标会,让家长代表直接与午餐供应商面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进行自主选择。

学校重视与家长的信息沟通,每学期都召开家长会,并在优化校园网平台的同时,开通了“上海市卢湾二中心微博”,推送重要信息,和谐的学校氛围为办学创造基本条件。

    2、社会共赢合作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经历,学校主动整合社会资源,先后引进外籍教师,为学生的提高英语口语能力提供支持;与体育局合作,聘请专业人士进行篮球和游泳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与孙中山故居和江南造船厂缔结共建单位……

学校党员教师几年如一日进茂名社区开展教育咨询,暑期党团青年带领少先队员到社区周边的孤老院实地慰问,开展“大手牵小手”等活动把爱心奉献给茂名社区、瑞金社区的二十多位孤寡老人。每逢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期学校都免费对外开放学校体育和电脑房。

二中心在办学水平,社会声誉不断提高的同时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品牌优势毫无保留向其他学校进行辐射引领。每学期,学校都以公开教学、研讨会、经验总结、学术报告、科研成果发布等形式,在校内、区内或市内学校进行办学成果的展示、示范、指导,办学水平在区域内得到充分肯定,具有重大影响。学校形象日渐提升,并向全市及外省市广泛辐射,接待无数来访的外省市及国外教育同行,到校考察、学习、交流和指导,以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内涵向来访者展现百年老校的深厚底蕴与教师团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采。

特别是学校作为华师大校长培训基地、上师大PDS基地及教育部命名的影子校长培训基地,陈瑾校长每年都要承担来自全国各地学校青年校长的挂职学习指导任务,她总是手把手地将自己在办学、教育和教学中的宝贵经验与这些慕名而来、潜心求教的管理同行们无私分享,为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做出了积极地贡献。

2015年9月,学校正式接受市教委区教育局的托管闵行区吴泾小学任务,真心付出、倾力相助,得到了市教委、市教科院、闵行区教育局领导的高度肯定。

同时,由学校领衔主持,卢湾一中心、中华路三小、梅溪小学、报童小学组成的教育协作集团化项目也大力推进,通过发挥协作块内各校办学特点和各科名师众多的优势不断进行学科专业提升和项目推进,促进了学校更特、名师更优、群体提升的多赢的良好局面,并在市教科院项目推进会上做了经验交流。

 

四、育文雅有特长的学生 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创建更儿童的学校首先要把学生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顺应时代的要求,凝聚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关注学生心灵成长,为学生全面创设表现各自天赋才能和个性的舞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中培育起来,是学校不断努力的方向。

(一)注重品德行为养成教育

1、规范、细致、创意——德育管理常规化

学校坚持育人为先,有一支专业性强的育德队伍。从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德育教导,到两位年轻能干的大队辅导员,再到30位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从上到下,层层联动,步步落实。这其中,有两位德育中学高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的比例占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市德育先进个人、市园丁奖、名师班主任工作室成员、区级骨干教师,区未成年人保护先进个人等。此外还有两位教师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两位学校心理咨询师。

少先队活动有创意、有成效。学校积极参加黄浦区 “文文明明幸福行”三年行动,先后推出“幸福我来画”、“幸福我来写”、“幸福随手拍”、“家庭幸福小使者”评选、“幸福方案”撰写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学校德育处发动全校师生以及家庭共同投入参与,三年里,我来画、我来写每年都有作品入选优秀作品展。有2名学生活动幸福小使者称号,2015年获得了幸福小使者金奖荣誉,2位班主任以及2名科技老师撰写的幸福方案,被评为优秀案例奖,在区整个获奖入围中占了很高的比例。

形成家校德育合力。“家校直通车”是学校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的桥梁之一,学校德育处会根据观察到的学生的具体情况,了解到的家长的教育困惑等问题,通过“家校直通车”给广大家长提供教育的智慧法宝。同时,其中的“温馨提示”栏目又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行为规范上存在的问题,并能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教育。如:发现学生在校门口吃早饭,并随手乱扔纸屑现象,学校通过“温馨提示”栏目,提醒大家维护城市卫生,遵守公共秩序。“家校直通车”长久以来深受家长的喜爱,甚至有些家长把它装订成册,形成自己的教育智慧宝典。

2015年,由上海市教委德育处指导,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东方教育时报》、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主办发起了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视频征集”活动。基于平日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学校把校园中学生的典型问题拿出来讨论,邀请律师、家长代表、教师三方,共同探讨,给出专业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拍摄了这份“淘淘丫丫家长学校”视频,获得了2015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视频一等奖,丰富了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优质资源库,引导广大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形成家校育人合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2、从知化到智化的转变——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作为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学校一直十分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教育上始终秉持着持之以恒的态度,在举措上有着不断突破的行动。二中心“温诚勤朴”的校训,一直在提醒我们创建时的初衷:学生在行为习惯上力求做到温文尔雅,诚实守信,勤劳自理,庄重朴素。同时,在学校办学理念“务本尚智”的引领下,学校的行为规范教育正从“知化”走向“智化”,也就是不再仅仅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做,而是通过学生在优雅的环境中体验到“这样做”的意义,在特色的活动项目中尝试实践操作,不断地促进自己的行为养成。

① 从问题出发——寻找学生的行规薄弱点

 学校在2012-2015年曾三次对全校学生“行规规范认识与表现”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走访,下发了1500份问卷对学生及家长进行了调查,回收率达90%。在此基础上,学校德育处对问卷进行了分析,发现在行为规范表现中存在以下特点:第一,学生认知能力较强,一般知道《小学生守则》的要求,但在具体行为中规则意识不够强,不能达到知行统一,在某些特定场合,学生礼仪规则了解不清晰。第二,学生的自理能力普遍较差。表现为:不会整齐、有序地整理书包、课桌、教室里的书柜,书本摆放乱七八糟,要用的时候又找不到,经常是家长代为整理;课桌桌面有乱涂乱画的现象;不会自己梳理头发,体育课、活动课上完,经常出现辫子散了、头发翘着的现象;特别是每年四年级的军训两日营活动,更是暴露了孩子在自理能力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不会叠被子,套被套。第三,学生的礼仪普遍较好。进校礼仪,上课礼仪,课间礼仪等学生的养成情况较好。但是当学生做错事情时,有推卸责任的现象发生,基于教师的教育引导,学生还是能够较快地意识到问题,并能主动承认错误。

② 以活动入手——注重行规教育的针对性

学校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总结与思考,最终整合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对以上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并力争做到规则精细化、问题聚焦化、特色人性化、环境人文化、评价系统化。

规则精细化。校德育处经2014—2016年三次讨论,根据行为规范个人需求制订了《二中心小学生守则》,要求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还根据时间和空间的特殊情况制订《《二中心规则》,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行为规范做了相关的细化:进校规则,课堂规则,眼保健操规则,休息规则,专用教室规则,厕所规则等17个场合的规则。

问题聚焦化。聚焦学生行规上存在的问题,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行规教育。做到薄弱项目,重点推进。针对学校学生行规的薄弱点,每学期确定一个行为规范的养成重点,并围绕其设计、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从细节入手,从学生实际入手,构建智慧型熏陶式的校园环境,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评价系统化。在这几年里,学校活动不断推陈出新,但还处于单独个体存在,没有系统化的归纳,也没有系统化的评价。2015年,罗列出了学校、德育处、少先队的一些重点品牌活动项目,出台了这些活动的具体操作要求和评价要求,集合成学生《星梦成长册》,人手一册,记录每一个活动完成情况,分阶体式评价认定,如大拇指章、皇冠章、校长荣誉奖,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学校坚持用公正公平的教育理念,实践校内教育优质均衡。如果社会不断更新的客观需求是教育的归宿点,那么儿童的身“心”发展就是教育的出发点。学校把“创建更儿童的智慧型学校”作为价值追求,倾听学生的“心需求”,均衡配置教师资源,努力为广大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实行学校大队部干部竞选,班级干部全面轮岗,促进更多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学生学业表现良好,五年级保持100%毕业率,学生在参加绿色指标测试中成绩或全市领先,或区内处于第一层次水平,二中心学生在语文和数学学科的优秀人数比例远远超过了区的平均数。

(三)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学校克服场地小、学生多的困难,集思广益,合理利用空间和时间,严格执行“三课两操两活动”及每天“阳光锻炼一小时”活动,增强学生体质。据2016最新统计,学校参加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人数占总人数的97% 。

每学年,学校都不遗余力弘扬学校篮球传统文化,除开展篮球节活动,还开展了两跳一踢、弄堂游戏等小型比赛,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高。

学校不断提高教学基本设施配置,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坚持在社区医生的指导下开展基本卫生状况监测,调查,研究。一是针对学生常见病、视力等项目进行相关指标的监测和分析,采取健康管理措施,二是通过告家长书、宣传资料和结合健康宣传周日活动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常见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三是开展有针对性的常见病健康教育课;四是对患有常见病的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告知,开展针对性的防控宣传达800余人次。

学校心理工作不断规范、完善,健全了各类制度,开展了相应的活动,配备了专业的心理教师,建设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小屋”。学校还通过黑板报、星周刊、主题班队会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月活动,特别是在大队部引领下开展了“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活动,旨在宣传“助人、自助”的理念。

(四)拓展兴趣爱好 搭建展示平台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力,搭建“海纳百川”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独特的自己。让学生养成独立思维、合作共享的习惯,成为敢想敢说敢作敢为的充满个性的人,并在学校的引导下尽情发挥智力优势,全面发展综合素质。

学校五十几门拓展型课程,根据学生需求,不断增删改减,从全面走向精致。

学校每学年都会开展体育节、科技节和艺术节活动。此外,还根据学生特长和兴趣爱好,在学习之余,针对特长生,根据本校实际开设专门的舞蹈、弦乐、体育、科技类兴趣活动小组和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作为全国科技教育十佳创新学校和市科技特色学校,学生科技创新获奖硕果累累。在历届上海市科技创新大赛中学校叶颖、尤文菁、吴汉红老师指导的学生创新课题均能获市一、二、三等奖。

学校艺术团队也不甘落后,作为上海市艺术特色示范校。舞蹈队在2015、2016“黄浦区学生艺术节舞蹈专场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第二名的好成绩。弦乐队在2015、2016“黄浦区学生艺术节乐队专场比赛”中两次获得一等奖,还代表黄浦区乐队参加了上海市乐队专场比赛,获得了市二等奖。合唱队2015、2016“黄浦区学生艺术节合唱专场比赛”中,荣获了第一名、第二名的荣誉。小组表演唱获得区表演唱比赛二等奖。学校儿童歌舞剧团《随便的马小虎》分别获得了区歌舞剧专场比赛的二等奖,参加上海市学生戏剧节少儿歌舞剧专场比赛获得市三等奖。

作为篮球传统学校,除了在篮球项目上获得丰硕成果之外,学校在各级各类体育比赛中也成绩突出,每学年获得国际奖项、和市区级奖项分别达到百余人次。      

五、立足学校优势 谋求自主发展

(一)创新发展:科研强校——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黄浦区卢湾二中心小学在办学过程中追求务实,又独具前瞻性。学校注重以科研为引领,全面打造学校的文化内涵、教育内涵与管理内涵。多年来,学校一直是上海市普教所基地单位,常年聘请市、区教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定期来校作理论辅导和科研咨询。学校坚持走一条“科研普及”与“科研尖端”平行并进的发展道路,坚持"整体规划、全面推进、分层达标"的区域性行动研究的基本策略,逐步形成了“科研治校”的特色。

1、以龙头课题为主线,引领各学科整体发展。

学校龙头课题始终保持研究的连贯性,十几年就智慧型阶梯式课程作为一项认真而系统的科学研究,一以贯之。从坚持课改方向,将培养有智慧的人作为办学追求,而后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设计开发适合学生智慧成长的阶梯式课程,再到根据学生心需求和时代新需求对课程的优化实施,再到如今的课程评价。这一路走来研究思路清晰,研究目标阶梯递进,研究成果完整成系列。

学校通过几轮龙头课题扎实分层稳步推进,更好地统领了学校内涵发展,已成为学校发展的一大亮点,并实实在在地推动了学校办学效益的提高和办学水平的提升,切实形成了学校办学风格。

2005年,学校《构建智慧型学校的实践研究》立项,成为学校未来十年、二十年的发展目标;

2006年,《小学阶梯式智慧型课程的设置与实施研究》在上海市立项成功并建立子课题群,研究成果《走上智慧成长的阶梯》于2007年获上海市课程方案设计一等奖,逐步形成智慧型校园文化。2009年,历时四年多学术的探索、不断变革的尝试、思想的碰撞、合作的体验,该课题顺利结题。结题第二年,课题智慧的结晶——《阶梯式课程:设计与实施》一书正式出版;

2010年,学校在此基础上开始进行《走上智慧成长的阶梯——优化阶梯式课程的实施研究》,这一项目成为上海市中小学课程领导力的签约项目。2014年被评为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首届创造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学校以此为契机,加大对课程建设的研究,统领全校教师对阶梯式进行二次规划与调整,并撰写了《“更儿童”的课程:阶梯式课程的深度实施》一书与2015年10月出版,并荣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第五届学校教育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2013年,在前两轮阶梯式课程的设置实施与二次调整优化的过程中,学校认识到阶梯式课程是学校课程设计的一个工具,可以利用它发展学校课程。但是,学校课程实际效果如何,必须有评价介入。因此,学校又进行了对阶梯式课程设置与实施的评价研究,研究课题《“L—ADDER”课程评估工具的开发及其使用研究》再次被确立为上海市教育科学2013年度的市级重点课题。从立项开始,学校认真做好开题工作,整个实验过程中边研究、边修改、边发展,2015年6月顺利通过中期评估。随后,学校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以动态观为指导,研制开发了一套L-ADDER课程评估工具,并通过教师在实践中的运用,来实证其在学校课程变革推广中的重要作用,2016年6月又进行了结题前的课题专家论证会,研究成果也即将出版推行。

2、以教师市区级课题为核心,骨干教师勇于实践

近5年来,一些由骨干教师独立主持,教研组成员参与的课题被列为市区级课题。其中各类市级课题19项,区级课题11项,这些课题研究成为学科发展的核心要素,使教师由教书匠转向研究者。

市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

《提高小学生统计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阶梯式课程设置与实施的评价研究》

市普教所课题:

语文《小学语文经典作品“引悟教学”研究》

语文《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中向课文学习表达的实践研究》

语文《基于博客的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学习平台搭建的实践研究》(三等奖)

语文《小学语文教学提升学生听力的五个关键细节研究》(二等奖)

数学《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数学《基于两维目标分类框架下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表设计与研究》(二等奖)

自然《基于小学科学课堂的学生课外探究活动的研究与实践》

自然《小学自然学科“.com”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德育《小学德育课程内容与学科整合主题项目化建设的实践研究》(二等奖)

德育《品德与社会分梯度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实践研究》

德育《小学德育课程内容与学科整合主题项目化建设实践研究》

市青年教师课题:

语文《中加小学中年级母语教材课后练习设计比较研究》

语文《基于阅读的语言实践整体设计与实施的实践研究》

市德育课题:

《品德与社会分梯度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实践研究》(三等奖)

《创意少先队活动 培养队员求异思维的探索与实践》

《校本德育课程学生评价体系的设置与研究》

市学校德育:

《小学德育课程资源与学科整合主题项目化建设实践研究》

区级课题:

数学《基于“数射线”教学内容的系列化梳理与教学实践研究》

数学《基于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设计及实施策略研究》

(获区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

语文《小学语文经典作品“引悟教学”研究》

语文《小学语文教学提升学生听力的五个关键细节研究》

语文《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中向课文学习表达的实践研究》

语文《特色时间表对提高低年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实践研究》

语文《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学习活动分类设计与实施的研究》

自然《阅读在小学自然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心理《培养小小男子汉——小学课堂教育中男孩教育的研究》

区青年课题:

数学《“方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使用研究》(获三等奖)

德育《校本德育课程学生评价体系的设置与研究》

黄浦区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项目:

《创智坊——学生喜欢的课程设计与实施》

黄浦区第十一届教育成果推广三等奖:

《小学生理财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黄浦区第十二届教育成果推广二等奖:

《基于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设计及实施策略研究》

 

3、以校级课题为基础,形成学科研究序列

为了树立“科研兴教”的意识,普及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校鼓励各教研组积极开展校级课题的研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组小专项主题的研究,在实践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并学会思考,学会反思,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以提高教学的质量。

如:学校英语教导严慧老师是上海市名师基地的学员,因此学校英语组的专题研究都站在名师基地研究项目的高度上,《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便是如此,学校英语组成为率先试点的学校。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版块中,学校确立了以《基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英语教学设计与评价》为研究主攻方向,探讨了可以通过英语教学发展的十种思维能力。严慧老师和谈雯倩老师还分别就这十种思维能力进行了案例剖析。通过两位老师的抛砖引玉,随后确立了各备课组的研究方向,如低年级组(一、二年级)的以观察与发现能力为主;中年级组(三年级)的研究方向:以时空判断能力为主;高年级组(四、五年级)以严密思维能力为主。教研组老师们积极研究和探索,先分别在各自组内进行集体备课,磨课,试教,然后各年级组分别派出一名老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在经过磨课,上课,评课及反思这几个环节后,老师们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悟。

在大量课例实践的基础上,严慧老师提炼并总结了可以通过英语学科的教学促进与发展的思维能力,及其所对应的课堂教学活动。2015年12月,严慧老师在名师基地的平台展示了四年级On the farm一课,从语言学习与思维能力的角度切入,探索了新的教学方法。并以此课为例,进行了课例分析和微型讲座。此次课堂展示和经验分享活动获得名师基地主持人顾立宁老师的高度赞赏。2015年12月,谈雯倩老师在上海承办的全国教学交流活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教学设计培训活动》中展示了二年级的wild Animals一课,用这一课例具体阐述了语言学习与思维能力的关系,及如何在低年级的课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016年10月,严慧老师和入职第一年的唐佳莹老师向武汉汉江小学骨干教师展示了五年级Moving home和一年级My abilities两课,分别探讨了在低段和高段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016年12月,谈雯倩和许轶华老师参加黄浦区教学比赛分获一、二等奖。2017年4月,英语教研组又向金山区中小学师训员展示了题为《英语课堂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的主题教研活动,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有理论、有实践、有提炼,专题研讨成果显著,受到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

科研的引领使学校管理更有效益,学校发展更具内涵,学校声誉日益提高,在市区均享有称道,并在外省市同行中进行教育改革的展示和示范;教师团队凝聚力强、战斗力强,呈现了一批小名师和管理骨干,不仅获奖、出书、出教材等成果累累,更重要的是推动学校快速发展,形成了“智慧型学校”这一鲜明的办学特色的雏形。科研能力已融入了一部分教师的血液里,成为教师成长的助推器,较大部分的教师有科学研究的头脑和创新实践的方法,逐渐形成“智慧型”组织文化。

(二)办学特色:转识成智——创建“更儿童”的学校

1、“寻找更儿童的学校”——办学追求的不断升华

“构建智慧型学校”是学校的追求与目标,在不断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通过追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教研室“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历经几年的探索,学校逐步构建起了特色学科建设框架和务实的课程策略,坚持不断优化课程实施,潜心研究开发“L—ADDER”课程评估工具……学校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学校所有的课程开发实施都是基于儿童的本真,为了儿童的长远发展,力求打造“更儿童的学校”。

学校因此正式提出了“智慧型学校”2.0标准:1、教师首要,尊重、信任、关爱每位教师,为所有教师的发展尽一切可能;2、拥有一批学识丰富、情感细腻、个性独特、富有人文情怀和专业创造力的教师;3、完善教师的各种研究组织和交流平台;4、丰富的专业支持资源,与家庭、社区、社会形成和谐的互动;5、高端规划,自主行动,追随理想,在办学行为中体现高远的追求;6、聚焦“转识成智”,不断进行教育实验,形成卓有影响的成果;7、对照“绿色指标”,努力使全面教育质量获得社会的广发认可;8、不让一个儿童受到忽视和歧视,得不到尊重;9、不让一个儿童失去信心;10、不让一个儿童失去梦想,毫无专长,促成形形色色的小明星;11、完善“阶梯式课程”框架,变“有意义”为“有意思”,丰富儿童的30种学习经历,让课程“更儿童”;12、尽可能多地形成各种各样的爱好者社团和优秀的文学社、校刊、运动队、艺术团和网站;13、不断提供丰富、平等、自由的对话与表演的空间,塑造多姿多彩的竞技活动和才艺展示舞台;14、创造令人留恋的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15、学校的电脑房、图书馆、体育场尽可能地对学生最大限度地开放利用;16、努力让学校成为一个温馨的家:有智慧、有情调。

2、优化阶梯式课程——办学理念的深度落实

近些年来,学校对原有的阶梯式课程实施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实现了学校课程的全面优化。

① 通过优化阶梯式课程推动学校特色发展。阶梯式课程的优化旨在努力营造一个倡导自由的思想环境和追求智慧的校园氛围,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和充满人性的智慧教育,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灵性,使每个孩子都形成独具个性的、完整的智慧体系,从而更加有效地走向五彩缤纷的生活。因此,优化阶梯式课程使我们进一步达成阶梯式课程的核心理念,实现“转识成智”。此外,阶梯式课程的进一步完善,师生思维方式的进一步转变,思维品质的进一步成长,越发突显了学校作为一所百年老校新发展的价值所在。

② 通过优化阶梯式课程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通过对课程管理组织和制度的完善,学校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课程在各方面存在的不足,并由校课程领导实验室负责组织、规划,全体教师参与、调整,二次建构学校阶梯式智慧型课程的整体方案,突出课程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引领与指导作用,提升了学校的课程领导力。此外,通过对教师的各种课程行为进行标准认定与指导,教师的课程意识不断增强,课程行为日益规范,课程执行力日渐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也有所提高。通过搭建课程建设这一平台,学校现已培养了一批理论基础好、行动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并带动了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整个团队的战斗力。

③ 通过优化阶梯式课程提高课程设计的科学性。优化阶梯式课程十分强调“阶梯性”,就是将课程内容按难度低高进行与学生发展的动态水平相切合的阶梯式排列和实施深入“洗牌”,从而更有效地适应和促进学生发展的阶梯式上升。此外,优化阶梯式课程使我们对现有的学校课程框架及内容重新审视,诊断出其中的问题和缺憾,从而使我校课程各阶梯的设置更科学,各课程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更优质、更高效。

④ 通过优化阶梯式课程丰富课程建设成果。学校借助自主研发的阶梯式课程 “L—ADDER”课程评估工具,建立了较为明确的评价框架和科学、具体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的技术与方法也有了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我们在此方面摸索出的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提炼出的课程发展经验,不仅有助于建立健全我校的课程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引领与改进功能,促进学校课程建设,同时还能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丰富课程评价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同行提供一些启发。此外,学校对课程管理、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等领域的研究,丰富了课程建设的成果。

⑤ 通过优化阶梯式课程引领学生智慧发展。无论是课程管理、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还是课程评价,学校所有致力于课程的研究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又关注其潜能兴趣;既关注孩子今天的表现,又为其明天的发展考虑;既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又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此外,通过设计“学校阶梯式课程的评价方案”, 为每一个学生打造记录其小学阶段学习过程和成长经历的《二中心学生智慧成长的足迹》,从“点”、“状”、“面”形成纵横严谨的方阵,以评价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3、“启发式 少而精”——课堂教学的华丽转型

学校在 “转识成智,构建智慧型学校”办学理念指导下,追溯百年老校教育发展轨迹,赋予学校教学传统精华“启发式,少而精”以新的内涵。

学校各学科教研组在学校龙头课题的引导下,根据各年段不同学科要求和特点,纷纷制定并细化《学科发展规划》。有了这一行动纲领的依据,学科团队就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与努力方向,并能有计划、有目标地奋勇前行。《学科发展规划》成为了指导学科团队建设的专业蓝本,它能引领教师正确的教学行为,全情投入规划的实施之中,构建“睿智课堂”。

学科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固着点”。首先,打造学科教学特色。各学科教师在教学时以“启发式,少而精”为目标,力求运用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其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了较为独特的学科教学特色。语文:读味、写味、品味;数学:主体化、生活化、大众化;英语:开放、融合、实践;科学:做科学,重体验,善发现;体育:趣味、合作、进取;音乐:玩中体趣、听唱中感美、演中悟妙;美术:重合作,勤创新,勇实践。此外,老师们还以教研组共同研究的形式,自主开发了一套具有本校教学特色的习题库。其次,建立学科教学模式。在这些学科特色的基础上,我校各科教师系统化地梳理、归纳、实践学科教学模式,使得各学科教学模式逐步清晰,改善了仅单纯、零散的分布在教学中的现状,从而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学科教学模式,不仅为后续教学模式的发展指引了方向,也为学校今后的长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语文:“读写品”感悟模式;数学:以“探究”为主体的模式;英语:“融合——实践”的模式;科学:运用“自主、合作和探究”模式进行教学,同时以探究为核心;体育:“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教学模式。音乐:利用讨论、创作、游戏和探究等方式,形成探究教学模式;美术:表达创作模式。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它规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以及各步骤应当完成的任务。最后,我们依据现今的课程改革理念,与学科特色相结合,汇编《“启发式,少而精”课堂教学模式案例集》,为老师们搭建创设平台,分享教学成果,闪现智慧之光。

4、“名”、“特”、“优”——教师队伍建设的不断探索

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让教师感受到成功、成长的愉悦是教师专业化和谐发展的根本。学校精心设计三大培养策略,通过“爱在二中心、动力在二中心、成才在二中心”等一系列激励手段,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爱在二中心。学校借助网站、教师论坛的互动平台,以“感恩”和“微笑教师”为主题,开展系列成长活动,发动教师把握身边真实、感人的动情瞬间,展示乐观、可亲、专业的好老师形象,并勇于向周围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同事、组员表达自己由衷地感谢……从而,让老师们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在人与人交往中能学会始终用一份真诚的情去关爱别人;用一双发现的眼睛去欣赏别人;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回馈别人,变“文人相轻”为“惺惺相惜”,从而为教师成功,名师成才打造宽广的舞台。

2、动力在二中心。学校积极推行智慧型教研组建设,形成智慧型教研组评价机制。加强教研组研讨氛围,完善单元式备课,做到资源共享。学期初,通过教师个人申报和教研组推荐的方式确定出示范课执教人员,在全校展示示范课,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组内公开课要求通过教研组集体备课、听评课活动,增加了教师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为了整合学校新课程研究小组全体教师的智慧,提倡“一人教学,全员参与”,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学校制定了“说—听—评—思”的跟进式研课制度,要求各教研组以教研组为单位,先让每位执教者说课,教案经教研组集体讨论、修订后使用,课后组织所有参与听课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开展网上评课,既要肯定成绩,又要诚恳地指出不足,并为执教者提出建设性意见和下一步努力的方向。通过一系列的教研活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3、成才在二中心。“名校”需要“名师”支撑,而“名师”更需要“名校”扶植。随着黄浦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的提出,作为百年精品学校的二中心,对打造“高精尖”的教师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坚持择优引进、优化组合、综合培养,实施涵盖师德建设、专业发展、形象提升等培养教师综合素质的“名师”工程。近年来,二中心先后有8位教师被评为中高级职称,他们中有特级校长、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或市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基地成员。在学校管理、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领域中培养了一批卓有建树的青年,享有较高声誉。同时,学校大胆任用和培养青年教师,在给予充分信任和关心爱护的前提下,给他们压重担,让他们挑大梁,在名师和专家指导下健康成长,促岗位成才。学校先后选派了多名优秀青年到美国、加拿大、英国、香港等地脱产学习,回校后还在市、区层面上进行交流。青年教师在全市各级各类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中均获得一等奖,学科遍布语、数、外以及社会、美术、自然等,而获得区百花奖教学一二等奖的老师更是不胜枚举……此外,还有多名教师被评为市新长征突击手、市优秀园丁、市德育先进个人、卢湾区新长征突击手、先进工作者、区十佳园丁奖、区德育先进个人、师德标兵提名奖、区十佳班主任光荣称号等等。

5、“优雅、诚信、睿智、淳朴”——校园文化建设的灵境凸显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在传承百年校训“温诚勤朴”的基础上,予以校训新的内涵:

温——由“气质温和”转变为“优雅和谐”。蕴含着气质优雅,灵活协调之说。诚——由“以诚待人”转变为“交往诚信”。蕴含着交际广泛,诚信待人之说。勤——由“勤奋学习”转变为“勤于优化”。蕴含着转识成智,善于优化之说。朴——由“生活简朴”转变为“纯朴务本”。蕴含着生活纯朴,务本求实之说。

在“构建智慧型学校”的办学目标指引下,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学校推出了“学生一日创意实践活动”的课程。它以创意实践为核心,整合多门学科,从“创意厨房”和“创意手工”两个方面入手,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手脑协调配合的能力,制定出适合本年龄学生创意实践的具体项目。

二中心“优雅、诚信、睿智、淳朴”的校园文化蔚然成风,并带动姐妹学校、牵手学校共同发展,给予区域各学校多方支持,优化和共享了教育资源,也不断提高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二中心校园文化对外的辐射作用。

 

 

第三部分 后续展望

    发展才是最好的传承。对于深耕教育百余年的卢湾二中心小学来说,如何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的地位和品位,为学生的主动发展、自我超越、个体成才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学校面临如下思考:

(一)学校内涵的进一步提升与特色发展的突破问题

学校立足“构建智慧型学校”的发展愿景,稳步发展已达到核心化阶段,进一步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固学校内涵发展之基;精细的教学常规管理,夯学校内涵发展之体;规范的校本教研,展学校发展之翼;和谐的校园文化,扬学校内涵发展之帆是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目标。

如何通过领导推进新的市级项目的实施和总结,开发课程评估工具,紧抓课程文本、睿智课堂和学生智慧发展的评价,凸显智慧型学校应有的学术文化,以教育创新为动力,最大限度的提高办学水平,创建“更儿童”的学校,把自己的特色经验与队伍向外辐射,影响和带动一批学校的发展,成为一个办学联合体的核心或示范性学校,成就社会真正公认的“名校”,是面临的新的挑战。

(二)未来的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转型问题

学校在“转识成智”的过程中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只有挖掘更多契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课程生长点,不断优化课程实施,办学特色才可能真正形成。基于学校实际,从课程改革的视野,对学校阶梯式课程的课程建设、内容设计、推进措施等进行整体规划,是未来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个别教师的课程执行力还较弱,需加强指导和监控。拓展型课程的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评价维度、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应更多元化。

其次,在着力构建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更儿童”的睿智课堂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典型示范作用,大力开展“启发式,少而精”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推广先进课堂教学策略,构建具有校本特点的睿智高效课堂新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改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能,逐步形成特色学科,提高课程的品质,也是重中之重。

(三)特优教师的培育与教师团队专业成长的问题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根基。校长的办学思想、课程理念、改革设想等,最终都要依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执行力强、富有创新与进取精神的教师队伍来实现。这里,我们面临两个问题:一是特优教师的培育问题;二是教师专业团队的打造问题。作为二中心的教师,要对“二中心”有强烈的品牌认同感和责任感,以创建“更儿童”的学校理念为指导、落实到教育教学行为之中,或许我们每个教师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个体,但是作为“二中心”整个教师团队必须力臻完美。因此在打造二中心完美团队的进程中我们还需不懈努力。

(四)学生心灵成长与学校德育品牌建构问题

创建更儿童的学校首先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顺应时代的要求,凝聚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关注学生心灵成长,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中培育起来,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学校如何进一步落实家长教育的要求,提升家长的参与水准,并努力建构智慧型德育体系,完善智慧型德育课程以及评价标准,以及推进智慧型德育活动开展,制定并落实活动评价标准,都是下一步攻克的难点。

凝聚正能量,众志成城。

在这5年的教育旅程中的每一个片段,每一个场景,都点滴在目。虽然我们所做的努力不能在这里全然展现,但这并不妨碍学校办学改革续写传奇。学校发展,正是因为实践工作者们的存在和付出,而享有进步和强大。

我们曾相持走过,现在将继续前行……

我们将通过督导持续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继续二中心人的激情和梦想,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坚持我们共同的信念和理想,成就每一个师生的精彩人生。

分享到:
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二中心小学
地址:上海市复兴中路642号 电话:021-64458304
沪ICP备15052465号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4147号